我国银行体系风险分析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银行业有了很大程度的进展,但随着银行体系的进展壮大,伴随而来的银行风险、金融监管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国面临着防范银行业风险、促进银行业进展及金融监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加入 WTO 后,通过健全银行业法规体系、改变监管理念方式和手段,来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对于我国银行的可持续进展和保持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问题,所以金融监管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银行体系;银行风险;金融监管;多元化;独立性 1.银行风险 银行风险体现在:银行与贷款者、储户之间存在着契约。但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银行与贷款企业两边契约的“硬度”不一样。贷款企业,例如国有企业,贷款后国有企业还不出钱来而使银行一筹莫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银行把许多企业经营风险集中到自己身上。 银行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1)信用风险(2)市场风险(3)利率风险(4)流动性风险(6)法律风险(7)声誉风险 银行发放贷款信贷就面临着风险。从理论上讲绝对避开坏账是不可能的,在正常情况下,银行会用自身的利润来冲销坏账损失,资金流通链要靠银行资金流动性。信息不对称存在着另一方面的问题,储户会在得知银行资金流通出现问题时大量提款,导致银行体系资金流通紊乱,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引发金融风暴和社会风暴。由于存在金融市场失灵的可能,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非常复杂,一家金融机构出现的危机会牵连到其他金融机构,而且会损害公众对整个金融体制银行业务的本质决定了它需要承担各种类型的风险,因此了解这些风险并确保银行能妥善地计量和管理风险是银行监管的重头戏。 2.金融监管的目的 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的主要目的在于: (1)维持金融业健康运行的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银行业的风险,保障存款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的健康进展。 (2)确保公平而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 (3)在一定程度上确保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也可以保证实现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传导机制。 (5)中央银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分配来向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传递货币政策。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账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金融监管可以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问题从而提高社会福利。因此,为了保护民众的利益一定要对金融机构实行比其他企业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 3.及时关闭资不抵债的银行 及时关闭那些资不抵债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