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理人七大管理误区》第一部分 误区 1 财大气粗 (1) ——忽略利润和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典型案例] A 房地产公司是西北地区一家很有名气的企业,其租用的办公地点位于当地最繁华商业区的一幢最豪华的写字楼,当地人一谈到该公司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有钱!该公司董事长信奉“完美主义”,希望把产品做成本地区的一流品牌,并成为引领本地区房地产消费理念的“领头羊”。 某年,公司决定开发高尚住宅小区。本着董事长“对开发的每一个项目都希望达到尽善尽美,要求品质是当地最好的,配套设施是最先进的”的要求,公司在开发项目前,毫不吝啬地拨出一大笔费用,组织产品策划与设计管理的相关人员到国各地去考察取经,特别是、、、等几个房地产业进展领先的城市。这种考察被出差人员私底下称为“神仙游”,因为不但有高额补贴,就连出入高级餐馆的费用都可以全额报销,而公司制度中原本规定每人每天只能报销 40 元。考察结束后进入设计阶段,基于本地区许多最新颖的户型设计理念都是由该公司首先引入的,董事长希望该项目要尽可能地融汇各地的领先设计理念,对设计图纸要精益求精,容不得半点瑕疵。同时为了追求“精品佳作”不惜成本,配套设施追求奢华;在建材的选择上,无论什么部位均选用国最优的产品、最好的材料,如设备用房选用普通地砖即可,却选用了高档名牌地砖等。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该公司也仍然不忘时刻关注先进地区的企业,与时吸取他们最新的做法,只要自己的楼盘还未竣工,就尽可能进行返工修改,力求完美。以上措施当然深受购房业主的青睐,但该项目开发成本太高,以至吞噬了公司的大部分利润。最致命的是公司的定价系统与成本系统严重脱节,没有提出明确的利润目标,只是在项目结束后才进行利润分析。 该公司的产品如此追求完美,开发出来的产品当然个个都是精品,无论是在设计上还是质量上都是无可挑剔的。该公司在当地媒体上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产品得到众多消费者的认可,品牌深化人心。该区域楼盘的均价是 4100 元/平方米,而该公司的开盘均价就达 4580 元/平方米,比同区域的其他楼盘整整高出 480 元/平方米。虽然这使小部分的潜在客户悄然离去,但是大部分客户经过深思熟虑后,还是毅然决定购买。该项目一开盘,即被抢购一空。有许多购房者还是提前 2 天就来排队的。如此火暴的销售场面让公司上至老板下至普通员工都兴奋得合不拢嘴,沉醉在巨大利润的幻想当中,完全淡化了成本意识,认为公司有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