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市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文化宿迁”建设两步走的目标: 即到 2024 年建成“文化设施齐备、文化特质鲜亮、文化生活丰富” 的文化大市;然后跟上全省步伐,建设文化强市。在基本实现文 化大市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今年初,我们做出了 “十二五”向文化 强市迈进的总体安排。围绕“推动更大突破,实现全面小康”的新 任务,就加速全市文化建设做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一、当前现状近几年来,在全国文化大进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宿迁文化 建设呈现了快速进展的势头,在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文 化生产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至去年底,省定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建设全部达标,全面实现了“县有三馆、镇(乡)有一站、村有一 屋”的目标。五年累计投入 1.5 亿元,建成了 16 个市县博物馆、 文化馆、图书馆,104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 1330 个村级农家书屋, 尤其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在苏北率先达标。引导建设了农家大院 65 个,建成了博物馆、雪枫纪念馆、文化名人馆等各类特色文化场 馆 60 余个。二是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持续举办创业文化节、西楚文化节、骆马湖渔火节等大型节庆活动。我市被命名为 “中国创业之城”, 西楚文化节被评为“中国最负盛名文化艺术节”。以广场文化市民 乐、民间文化乡亲乐、节庆文化大家乐的“三乐”为主抓手,共举 办各类文艺演出活动 3300 余场,完成送戏 2400 多场,送电影72000 多场,送图书近 40 万册。三是文艺创作成效明显。设立了政府文艺作品楚风奖。电视 剧《漂亮的中国结》、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大型音舞诗剧《虞 美人》荣获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了历史 性突破。四是文化产业逐步兴起。率先在全国、全省完成文化体制改 革任务,市歌舞团、县(区)剧团影院等 44 个文化单位全部改制 到位,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组建了报业传媒 集团和广播电视集团。设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建立了文化产业 进展基金。2024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20.83 亿元,同比增长 32.9%, 占 GDP 比重 2.05%。我市文化建设虽然不断取得进步,但与党中央文化建设的要 求、与宿迁经济社会进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 需求相比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产业落后于事业进展。 由于经济欠发达,加之观念上存在简单的事业性文化思维误区, 文化产业进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