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创新讨论 摘要: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的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已经逐渐成为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进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面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各种问题,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管理创新机制十分必要。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学研结合,不仅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还需要构建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创新机制。在充分把握文化进展规律的前提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通过企业、高校、科研结构三方面相结合,提出完善产业链、积极引进创新人才、降低投资门槛、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平稳进展。 关键词:产学研;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创新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在经济全球化、体验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展现出了巨大的进展潜力。据统计,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日创收额能够达到 200 亿美元,并以每年 5%的速度增长。我国文化产业进展起步较晚,且受到体制的限制,导致一直处于低附加值、低利润、低质量的三低状态。为了更好地提升国家高端产业生产制造能力,重塑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舆论形象,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文化产业进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尽管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增长得益于政策的引导与支持,但想要获得长足进展,必须从产学研三方面同时入手,正确把握文化产业创新进展规律,不断创新管理机制,使文化创意产业由向外驱动转为内生进展。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近几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24 年文化产业创收总量达3474 亿美元,比上年提高 12.1%,国民生产总量所占比例增加3.9%。虽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总量保持稳步上升,但部分增长额都来自于中小企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提高,对服务业的需求不断扩大。早在 2024 年我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 5000 美元,根据马斯诺需求的层次讨论,我国已经开始进入精神消费时代,即人们精神文化类消费远超衣、食、住、行等物质消费。此时,文化创意产业应保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维持精神文化消费的供需平衡。但实际情况是,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只能够满足 25%的消费人群,大部分文化类市场未被发掘,文化类消费仍无法超过饮食类消费。文化创意产业生产规模小、生产质量低下及对市场反应周期较长是现阶段国内文化创意产业进展的通病。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与一般商品不同,其价值主要体现在所包含的文化创意内容中。其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化纪念周边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