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竞争激烈的加剧,大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高,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困扰大学生健康成才的关键性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如何基于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高校讨论的重点课题。本文简单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并提出了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策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 绪论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发生了大学生自杀、伤人等恶劣的校园事件,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缺失,不能实行有效的措施,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因此,讨论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环境变迁。对于大学生而言,步入到大学校园,意味着远离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需要独立的进行生活,这对大学生的自主、自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大学生已经习惯了过去的“保姆式”生活方式,在进入到大学之后,很难适应全新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缺乏对未来进展的具体规划,且在于同学的相处过程中缺乏沟通技巧。久而久之,这种对环境不适应性,导致大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2.2 学业负担。和中学的学习不同,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完全是由大学生自主来完成学习时间的支配,可以在没有课程安排的时间里,去教室、图书馆以及社会培训机构等地方,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为步入社会打下老师的基础。但是部分大学生本身的自制能力较差,且缺乏学习的目标性和动力,一进入到大学,经不起游戏、娱乐的诱惑,将所有的时间放在了网吧、寝室和体育场上,导致学习跟不上节奏,因此产生了自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情绪。2.3 人际关系。作为大学生步入社会的缓冲带,大学生除了完成自身的学业之外,还需要处理各种人机关系,学会如何和老师沟通,如何和班级、寝室的同学相处。部分大学生本身的人机交往经验较少,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与老师、同学以及恋人的关系出现紧张,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尤其是对于处于干起懵懂期的大学生而言,异性的交往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冲击最大的因素,一旦面临失失恋等问题,很多大学生难以逾越感情的难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3 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 3.1 重视高校辅导员自身素养能力的提高。在解决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