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1 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特色 历史所学所教的内容都是过去了的事物,不可能再重复经历,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媒介,相关的电子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作为主要手段,把历史事件转化成文字、图表、声音、动画等,再通过 PowerPoint、Flash 等形式呈现出来。它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丰富的课程资源,包含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通过多媒体,可以演示过去的录像,还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模拟历史事件的过程。对于讲解的历史人物生平事迹,战争发生的状态等抽象知识,以及国家动态进展的历史进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很大的跨度,都能够通过多媒体展示在课堂教学中。当然也会有一些负面的消极的成分在里面,需要老师严把信息入口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学生呈现积极向上的信息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历史毕竟是过去的事情,只靠老师单一的课堂讲授,有时候会让人捉摸不定,生涩难懂。相反,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内容呈现,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学习心理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想学”发生转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另一方面讲,多媒体教学是新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亮点。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成果具有易保存性和再利用性老师在组织多媒体教学时,多采纳课件的形式,课件是老师教学的结晶,是老师把教学内容同自己对教学内容理解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能够被以电子版的形式保存下来。不像是教案那样,不容易长期存储和修改,课件可以多次被使用,根据时事变化做出适当的调节。 2 新课标下历史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 误区一:过分强调多媒体,增加老师的工作量在新课标下,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老师不得不根据学校的要求,增加多媒体教学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比例,几乎形成一种没有多媒体参加就不能代表一节课的成功的误解。就连最基本的板书,都被省略掉了。多媒体教学采纳的 PowerPoint、Flash等都是老师自主设计、自己制作的,无一不包含了老师的心血和智慧。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增加了老师的工作量。 误区二:教学方法上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老师的主导地位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舞学生自主创新。因此,一些历史老师就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度量,不敢放开手脚,在课堂上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实行放任的态度,生怕因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