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构思 乡村旅游以其乡村环境的原生性、活动主题的多样性、参加主体的广泛性而深受城市居民的青睐。乡村旅游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乡村旅游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也因此成了欠发达县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乡村旅游在进展过程中逐步陷入乡村环境问题和民俗文化严重商业化的困扰,因此,强调人地和谐进展的旅游方式——乡村生态旅游势在必行。乡村生态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目的地,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吸引物,以城镇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满足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的一种旅游方式[1]。它是乡村旅游的高级化,更注重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提高,是乡村旅游进展的一种新模式。近年来,乡村生态旅游的相关论题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兴趣。曹水群[1]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内涵进行了探讨;邱云美[2]、刘瑞等[3]、谢花林等[4]、杨敏等[5]、贾红风等[6]、林龙飞等[7]、范智军[8]对乡村生态旅游进展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了实证讨论;柯珍堂[9]对乡村生态旅游与三农问题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王军等[10]提出了营造乡村生态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议和措施;李玉新[11]、张禹[12]、谭玛丽[13]等对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李玉新[14]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乡村旅游生态化程度评价体系;龙祖坤[15]以湖南省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培育机制;张颖[16]对美国西部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 4 种成功模式,即“生态系统”模式、“旅游生态”模式、“文化生态”模式和“农家乐”模式进行了梳理,为中国西部乡村生态旅游进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笔者在以上讨论成果的启发下,从生态的视角对黔西县乡村旅游开发提出构想,以期为欠发达县域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1 黔西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14.2℃,年降水量 1087.5mm,气候宜人。全县 2024 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91%,居住 18 个民族,乡村风情浓郁。乡村旅游虽起步晚,但进展迅速,2024 年接待乡村旅游者65.85 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为 4.56 亿元,占全县 GDP 的 6.3%,乡村旅游已成为该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GB/T18972—2024)旅游资源分类分级法律规范,结合黔西乡村旅游资源调查统计结果,黔西乡村旅游资源涵盖了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