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态物质及新宇宙模型讨论论文 我们知道,在著名的 Dirac 方程中,出现了负能态。一时期有人建议将它强行抛弃。但是,后来发现,有两条基本理由反对抛弃负能态。第一条理由是理论物理上的。即由 Dirac 方程得出,开始时处于正能态的体系有诱导跃迁到负能态的几率,因此,若抛弃负能态,会出现矛盾;第二条理由是数学上的,即抛弃负能态会导致波函数集合不完备,而任意函数无法表示为一个不完备的函数集展开式。 因此,负能态是必要的,负能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态之一,是客观存在。 从时空点1到时空点2的相对论情况下的传播子 可以看出,t2时刻x2处的波函数是由二相项决定的,头一项是来自早些时候的正能态的贡献,而第二项来自迟些时侯的负能态的贡献。 这说明,正能态与负能态是紧密相关的,它们是同一物质的不同运动状态。 下面我们考虑宇宙力的问题: 我们考虑相对论情况下的万有引力定律为: 再考虑量子测不准原理有: 当△r〈△rc 或△t 同样,若把我们目前的宇宙初期定义为r0=0 或 t0=0 时,(r 为宇宙半径,t 为宇宙时)则有: 当 r :AB-O-DC 区(即环内双喇叭区)构成虚时空(反态),它是高能态区,能量为负值,空间曲率为负值,满足罗氏几何性质;AB-FE-DC 区(即球外表面)构成实时空,它相对于虚时空为低能态,能量为正,空间曲率为正,满足黎氏几何性质。虚时空中不存在事物间的普遍联系,因果律也不再成立.用数学言语言说,即罗氏空间里,过直线外一点,可做无数条直线不与该直线相交;在黎氏空间中,过直线外一点的所有直线都与该直线相交.AB,DC 构成视界环.。从外部看,DC 环构成白洞,AB 构成黑洞,黑洞与白洞通过 O 段相连通。 现在,假设一物质以恒定速率由 O 处开始向下旋转,当旋过DC 时,时间反转,由负变正,手性翻转,反态物质变为正态物质,继续旋至 AB 时,时间,手性再次翻转,时间由正又变为负,物质态又变为反物质态。因此,上述过程可以说成一电子_正电子对在CD处产生,并沿时间正向运行至AB处湮灭。另外,同样也可以说,有一粒子从CD处起经EF运动至AB处,在这一段中,粒子显负电性;当粒子从AB经O点逆时间旋至CD处时,在这一段中粒子显正电性。 假如我们沿中线切开模型,从横断面看一侧,如图2。则物质由O经内侧至D,再经外侧F至B,再经内侧至O点的过程,可看成是经O-D-F-B的过程,这类似粒子在时空图中做匀速运动。假如把这一过程投影在空间轴上,则这一过程又形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