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社区文化进展论文 一、天心区残疾人文化进展现状及优势 天心区总面积 72 平方公里,人口 46.22 万,下辖 12 个街道 69 个社区,现有各类残疾人 2.13 万人,占全区总人数的4.63%。其不仅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前沿阵地,也是长沙市残疾人文化建设的示范区之一。近年来,天心区残疾人工作以深化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抓住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来推动全区残疾人工作的深化开展。从 2024 年开始,该区新天社区、文庙坪社区、井湾子社区、桂庄社区等先后成为中残联“文化进社区”实施单位,并先后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湖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区等荣誉称号,连续七年被评为长沙市残疾人工作目标考核第一名。课题组于 2024 年 6 月对该区残疾人社区文化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归纳出其在残疾人社区文化建设进展中具有如下优势: 1.文化底蕴厚重。天心区是楚汉名城长沙及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有 3000 多年的历史,聚集了长沙 60%的历史文化景点,拥有天心古阁、白沙古井、第一师范等历史文化遗产和新世纪体育文化中心、田汉大剧院、杜甫江阁等标志性现代文体设施以及文化产业示范园、长沙广告产业园、中南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三大国家级文化产业平台,为该区文化建设及残疾人文化工作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文基础优势。 2.生态环境优美。辖区内滨江、临洲、望岳是长沙“山水洲城”魅力的最佳展示区域,湘江天心段 26.5 公里的区域被世界银行评为最有价值地段,57 平方公里的天心生态新城以及南郊公园、杜鹃花生态公园,展现了良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优势,为辖区残疾人文化建设融入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叠加的生态特质。 3.引领示范凸显。辖区在全市开展“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中,围绕打造“湘江东岸的璀璨明珠”的总目标,率先提出并实施“小康先行区、文化引领区”,故被誉为“长沙城市进展的缩影”,为文化产业进展以及残疾人文化社区建设与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天心区残疾人社区文化进展模式分析 课题组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等方式,归纳出以下四方面特色: 1.“软”与“硬”共建首先,以完善基础设施为举措,加强社区残疾人文化活动的阵地建设。辖区在环境设施加大资金投入,为各文化活动站配备电脑、多媒体、康复健身器材等设备,建设高标准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电子翻书系统、无障碍通道等。辖区所有社区、乡村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