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监控系统设计论文 摘要:为了更好地满足农业进展要求,设计一套基于组态软件的智能温室监控系统。系统主要由主控制器、传感器、执行机构及系统组态软件构成。笔者分别从主控制器硬件设计、传感器选型、主程序设计、通信接口设计、组态软件界面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在杨凌农业示范园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硬件结构可靠、软件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满足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的需求,实现了预期功能。 关键词:组态软件;智能温室;系统设计 智能温室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国外就开始对智能温室环境监控技术进行讨论,其中日本、荷兰、以色列、美国等发达国家智能温室监测技术进展的最快。国外智能温室最早采纳模拟式的组合仪表,采集温室环境因子参数,并通过相关设备进行指示、记录和控制。随后又出现了分布式监测系统以及计算机数据采集监测系统的多因子综合监测系统。温室产业在我国农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农业进展的速度。“ 组 态 ” 的 概 念 是 伴 随 着 集 散 型 控 制 系 统(DistributedControlSystem,DCS)的出现,才被广阔自动化技术人员所熟悉的。在监控技术的不断进展和应用过程中,组态软件因为界面直观、便于二次开发、使用方便而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基于组态软件设计了一套温室监控系统。 1 系统总体设计 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各种不同环境因子的影响,这些环境因子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各不相同[1]。目前,科学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达 52 种,其中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是影响植物生长最主要的几种环境因子。根据系统监测与控制需求分析,确定系统结构如图 1 所示。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传感器选型 要实现对温室环境因子参数的监测,必须选择适合系统的传感器[2]。为了便于电路设计,系统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选择上海搜博公司生产的 SLHT5 温湿度传感器。该传感器内置 SHT10 器件,主要用于土壤温湿度测量。光照度传感器选用 ROHM 公司的 BH1750 传感器。该传感器是一种用于两线式串行接口的数字型光强度传感器,内部包含一个 16 位模数转换器,直接输出数字信号。因此,该传感器使用时不需再进行复杂计算,使用非常方便。二氧化碳传感器选用 MH-Z14NDIR 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非色散红外(NDIR)原理对空气中存在的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