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 套讲座+89700 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 套讲座+16388 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 套讲座+6020 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46 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 套讲座+27123 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 套讲座+ 324 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 套讲座+ 8720 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 套讲座+ 13920 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 套讲座+ 17945 份资料 《销售经理学院》56 套讲座+ 14350 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 套讲座+ 4879 份资料公共财政建设与人大预算监督——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五讲朱志刚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今日围绕公共财政建设与人大预算监督,介绍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二是要着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是根据科学进展观要求,积极推动财政改革。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政府预算作为财政的主要载体和核心内容,涉及国计民生,关系到最广泛的公共利益。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深刻地指出,“国家的预算是一个重大的问题,里面反映着整个国家的政策,因为它规定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1954 年,邓小平同志也曾明确指出,财政工作一定要有财有政,切不可有财无政。要懂得数字中有政策,“决定数字就是决定政策。”审查监督政府预算,是宪法和法律给予人大的重要职权,是人大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体现。吴邦国委员长指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中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原则基础上,通过依法开展和加强预算监督,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积极推动公共财政建设,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一、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我国将建立公共财政体制作为财政改革的目标,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不断增强、国民经济不断进展和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认识和明确的。1998 年底,中央领导同志首次提出了要“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要求,之后,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相继被写入党和国家的重要文件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