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工程概述1.1 工程地质条件1.1.1 地形地貌本 项 目 位 于 重 庆 市 合 川 区 三 庙 镇 福 寿 村 六 社 , 左 线 进 口 桩 号 为ZK231+355 , 出 口 桩 号 为 ZK233+925 , 全 长 2570m ; 右 线 进 口 桩 号 为YK231+343 , 出 口 桩 号 为 YK233+893 , 全 长 2550m 。 全 隧 均 采 用 1.5﹪ 纵坡、1.5﹪横坡。所在的地理位置隶属于剥蚀丘陵地貌,隧道洞身的开挖,会形成排水廊道,降低地下水位,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用水及植物生长造成较小的影响。芭蕉湾隧道的施工将会产生大量的弃渣,弃渣应该固定堆放:弃渣场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不当,将会引发新的环境问题与地质问题,如:滑坡、泥石流等。隧道进出口居住少量居民,隧道的施工及运营将给周围的居民带来一定的噪音污染。1.1.2 地质情况芭蕉湾隧道进口段的沟槽及洞身浅埋地段的冲沟内是松软土,厚 0~6m 不等,尽管松软土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但对隧道结构稳定性影响甚微。洞身穿越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泥岩夹砂岩,岩层倾角平缓,产状变化较小,未见断裂构造形迹:芭蕉湾隧道隧道洞身由泥岩夹砂岩组成,质软,易风化、崩解,洞顶易坍塌。隧道范围内泥岩易风化剥落,间夹的粉细砂岩薄层,间夹的灰绿色条带的存在,少量裂隙水的出现,使施工中易坍方、垮顶。坡崩积堆积体主要成份为块石土,总厚度达 4~12m,对隧道开挖存在较大影响。隧道深孔有天然气显示,该隧道为低瓦斯隧道。洞口基岩裸露,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但因岩质软,强度低,边坡稳定性差。1.1.3 水文地质条件重庆市地下水是由于地球上的水被阳光照射,蒸发成水蒸汽,在大气层中遇到冰冷的空气,凝聚成小水滴,之后降下雨水产生的,受到重庆市的地质条件以及地貌特点等条件的作用下,水文条件异常杂乱,其地下水可分为碳酸盐岩喀斯特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基岩层间裂隙水三类,其年储量为 129.65 亿m³。碳酸岩类出露面积 2903km²,占全市面积的 35.2%。碎屑岩出露面积48953km²,占全市面积的 59.8%,裂隙孔隙水量为 19.62 亿 m3,而水量只占全市地下水总储存量的 16.8%。地下水沿砂岩裂隙顺层面流淌,普遍承压或自流,但水量只有 4.9 亿 m3,大约是重庆市地下水总储存量的 5%。1.2 隧道设计说明设计标准及遵循规范2(1)芭蕉湾隧道所处路段为单向两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按 80km/h 行车速度确定。(2)芭蕉湾隧道施工图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