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市场化人才培育讨论 一、传统电力企业人才培育现状与特点 发电生产是传统电力企业的主营业务,这就决定了其在人才招聘、培育、储备上更侧重于电力生产技术、水动技术(水电厂)、火电技术(火电厂)等方面。目前,众多电力企业人才培育方面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各传统电力专业之间缺乏交叉互补,人才断档情况明显,年轻的技术型专家人才缺乏,整体人才层次不够均衡。二是电力职工个人技能单一甚至滞后。电力生产强调安全性,多数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不会为员工提供多个岗位选择,多数职工长期从事单一工作,缺乏系统性工作思维和锻炼。三是电力企业职工岗位晋升通道狭窄。传统电力企业职工大都是通过技术积累和进步来获得职位上升,即为技术上升通道,或者就舍弃技术专业本身转为行政后勤管理人员,即所谓管理上升通道。而对于电力企业职工个人存在以下现状和特点:一是对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新政策、新动向缺乏理解和思考,甚至对行业改革的成效仍持观望和怀疑态度。二是无学习新技能、主动参加市场竞争的意识。很多电力行业人员还抱着岗位“金饭碗”的幻想,没有主动适应进展新形势的意识,不会主动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来适应市场化,导致自身专业技能滞后。三是众多电力职工长期从事生产工作,缺乏与资本市场的互动。认为电力行业市场化就是和资本这个“野蛮人”打交道,尚属于企业与市场的博弈,和自身无太多干系。 二、新形势下电力人才需求分析 (一)扎实的电力专业知识仍是基础。未来,无论是从事传统电力生产还是面对市场,电力专业知识仍然是行业人才的必须基础。一方面,抛开发电生产不说,在市场化的导向下,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扎实的电力知识是立足行业的根本和前提。另一方面,市场化下的客户需求会向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等方向不断进展,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参加竞争、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保障。激烈的服务竞争下不会也不允许有“门外汉”出现。(二)良好的综合素养与技能将是核心。电力市场化相关工作会涉及电力生产、输配电、计划合同、经济学、法律、行政管理、后勤服务、沟通沟通、公关处理等方面的日常事务。以电力市场销售为例,在完成一次项目的过程中,需要前期沟通协调,主要有同发电企业、配售电企业、电网公司、政府机构良好沟通;中期需要明确合同细节,在法律及政策框架下为企业多得利益;后期需要各方及时执行合同,确保各方利益,同时要尽力维持同客户良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