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管理理論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之應用曾家樓壹、前言「知識管理」的觀念很早就被提出來,只是傳統經濟的焦點偏重在土地、勞動力與資本。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不僅是個人創造財富的主要憑藉,更是企業競爭優勢所在,顧客需求、全球化的競爭導向,都將驅使企業將每個員工視為知識員工,將每個顧客的需求視為產品改善的動力。因此,如何將知識進行有效的管理,使知識能被成員隨時有效的搜尋應用與創新的觀念,對組織而言就愈發的重要。長期以來,教育發展與社會進步存在顯著落差,從 80 年代初期教改列車啟動至 90 年代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更促進了各級學校行政的變革,變革的成敗,也將是決定差距是否擴大的關鍵因素。揆諸當前國民小學教育現況,欲在有限經費与人力條件下,有效回應教改變革,提高學校行政效能以支援師生教與學,知識管理理論的導入,在學校行政作為上不失為可行的策略。本文旨在探討知識管理的理論與其在教育上的實證讨论,並根據其讨论結果,提出知識管理理論在國民小學學校行政上應用的具體作為。貳、知識管理的理論知識管理係指組織建置一個有效的知識系統,使內外部所有內隱與外顯知識,能夠有效的被擷取、轉化、流通、共享、創造與加值,進而不斷的產生創新性知識,以增加組織資產、創造組織智慧、並達成組織目標的過程。其目的是在促進組織知識的不斷創新與再生,以提高組織的生產力,增加組織的資產,並藉此提高組織因應外部環境的能力,与不斷自我改造的動力。綜觀讨论文獻,各學者對於知識管理的理論探究,大部份是以流程管理的觀點論述知識管理的理論,茲就其相關之理論概念說明如下:一、隱性與顯性知識知識管理理論將知識區分為隱性與顯性知識。隱性知識係指直覺、未清楚敘明的心智模式(MentalModel)、具體的技術、工藝和技巧,例如典範、觀點、信仰、工藝、技術能力等。顯性知識係指使用包含數字或圖形的清淅語言,來敘明意義之整組資訊,是一種具體的、系統性的知識,例如書面文字、資料庫文件或媒體。二、知識螺旋知識螺旋是知識管理理論有關知識創造與產生的核心概念。組織知識的創造與產生是透過共同化、外化、組合、內化四種知識轉換方式所形成之知識螺旋所促成。共同化是由隱性到隱性,藉由分享經驗而達到創造知識的過程。外化是由隱性到顯性,隱性知識透過隱喻、類比、觀念、假設或模式表現出來。組合是由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將觀念加以系統化形成知識體系的過程,牽涉到組合不同的顯性知識體系。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