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的路,记忆留痕学院:基础医学院 班级:17 长学制临床五班 姓名:蒋海萍 学号:17011702024 年的 9 月,作为一名新生的我带着向往,懵懂,期待与好奇走进了首医的校门。我是蒋海萍,来自基础医学院 17 级长学制临床五班,作为一名志愿者,经过一年的时间,在志愿服务过程和大家一起成长,在成长中感悟,在成长中学习,在成长中幸福。大一学年,我去过社区支教帮社区的小学生们辅导功课,去过医院导医,去过病房陪伴白血病小孩子……在没上大学之前,也就是高中的时候,没有很多机会去参加志愿活动,首先是学业繁忙,忙着学习,忙着为高考做准备,然后就是没有平台和机会。但是在北京上学的学姐给了我一个机会,那就是跟着他们的支教分队去山区支教。那次,我仅仅是以一个助手,小老师的身份,给山区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课。今年暑假,一看到有回家乡支教的活动,我就毅然决然的报名了,并且以队长的身份,带着各高校的志愿者以及我们首医医学实验技术的一名同学,趁着暑假期间,来到家乡的一个小山村支教。我记得,一走进教室,看见的是他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在山区条件自然不是很好,教室没有投影仪,很多窗户的玻璃都在下雨天的时候被吹坏,没有玻璃,没有窗帘,在夏天的时候太阳会照进来,可能家庭条件好,生活环境好的同学,根本不会体会到这种,当然也不会经历这种,冬天上课的时候,没有玻璃的窗户意味着他们要在寒风中上课。那几天我甚至有看到过那里的小孩子直接在水龙下喝水,不知道是不是会有影响。总之,看了这些心里很不是味道,想着我们国家经济进展,像北京,上海这些地区经济都十分发达,可是在这发达的同时,不知道有没有人想过山区那些没有书读的孩子,教学条件落后的地区。我带着我们队的八个志愿者,在那个小学支教了 10 天,这 10 天感受颇多。感受到他们渴望知识的欲望,渴望走出农村,对城市的向往,但是,也还是有些小孩子因为从小没有教育好,整个就是没有礼貌,淘气捣蛋,甚至连最起码对别人的尊重都没有。他们父母在外面打工,只能跟着爷爷奶奶,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对这些孩子,我们也只有 10天的时间,对他们可能也没有办法做到真正的改变,毕竟只有上课的时间以及做游戏的时间,不知道对他们应该从哪里开始教,他们不屑的表现让我很无奈,但是我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这十天能对他们有所帮助。这种现象在农村很常见,那些十分叛逆的小孩子,道理也听不进去,说回来,我觉得这也就是农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