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力支持水利设施建设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进一步明确政府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比重;进一步丰富参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形式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长期不足,不能满足建设需要、一旦停发国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又会大幅度下降、我国政府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在重心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仅为 44‰在有效灌溉面积中、财政对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比重偏低、我国财政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比重不高、推行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资金问题、劳动力问题、组织的问题、中央把建设主体下移到地方,省、市级地方政府又继续将其下移到基层等,具体请详见。 我国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长期不足,不能满足建设需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制约农业进展、农民增收的“瓶颈”。1998 年以来,国家增发大量国债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之后国债资金 K 占年度间中央预算内农业基建投资的 70%以上。但只靠发行国债筹集资金不是长久之计,一旦停发国债,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又会大幅度下降,不利于农业的进展和农村经济的平稳。实际上,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已使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数据显示,全国财政收入继 2024 年突破 2 万亿元、2024 年突破 3万亿元以来,2024 年又接近 4 万亿元达到 39343.62 亿元,2024 年更是史无前例地突破 5 万亿元。这表明,我国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财力条件。 一、进一步明确政府支持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 我国政府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在重心方面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财政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的比重偏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包括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既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进展的支撑条件,又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进展的必要前提。由于我国财政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心主要偏向大江大河治理、大型水利建设等,加之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较多,底子薄、基础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进展的需要。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河流缺乏必要的调蓄设施,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要,大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还不健全,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比较严重。数据显示,2000-2024 年各年间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增长速度均低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