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安全保障讨论 摘要:安全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一大顽疾.而体育运动自身的竞争性、对抗性和健身性决定了体育损害事故发生的必定性.因此,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特别性和“健康第一”与“安全第一”的风险规避博弈格局论证了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提出该安全保障体系由安全预防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两部分构成. 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安全保障体系;必要性 体育运动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参加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愉悦身心,同时还存在着诸多风险.近年来,频发的高校体育损害事故及相关法律纠纷让高校、体育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苦不堪言.由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一旦发生体育损害事故,高校和体育老师常常被推至损害事故的风口浪尖,导致一些消极的规避措施应运而生,诸如铅球、体操等部分健身价值很高的项目被暂停开课.目前,安全问题已成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万无一失的运动场所,也不存在一套可预防所有损害的标准化措施,即使是乒乓球这种室内运动,运动损害也是在所难免的[1].因为体育运动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和挑战性,再加之大学生的年龄、心理和性格特点,所以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发生体育损害事故在所难免,成为必定中的偶然.如何将体育损害事故的发生概率及损害程度降到最低,于是构建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安全保障体系就显得迫在眉睫. 1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必要性.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特别性决定了构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安全保障体系的必要性.而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特别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环境的特别性和身体教育的特别性两个方面.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才能顺利进行,体育教学也不例外.高校公共体育的教学环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环境有着本质的区别.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操场或空旷的场地进行,其教学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开放,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首先,是来自于不同体育项目之间的相互干扰.由于大多数体育项目教学主要在操场上进行,同一操场上常常会出现足球、武术、健美操、散打、空手道等不同项目的几个班级在同时上课.由于不同项目技术动作和练习内容的差异性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他们往往会对其他项目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在课堂上东张西望,导致开小差现象较严重.其次,由于室外环境较空旷,再加之班级学生人数超额现象严重,常常导致站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