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路径探析 摘要:信息化视角下,高校内部审计应摆脱传统审计的桎梏,以全新的审计模式、法律规范的审计流程、科学的审计方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本文从内审职能转变入手,提出了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业务活动的影响,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基本条件;深化探析了通过内审改革,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路径设计,为内审在新一轮高校改革中发挥实质性作用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内部审计;价值增值路径 国家审计署于 2024 年重新修订《中国内部审计准则第 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法律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显然,新定义强调了内审在增加组织价值中的重要作用。2024 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审计署令第 11 号)的出台,更加丰富了内部审计的内涵与外延,彰显了内部审计业务的多维度和综合性特征,一方面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定位由“监督导向型”向“服务导向型”转变;另一方面使内部审计深化地参加到当前高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等各项重大管理决策和进展规划中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大数据、云计算时代的到来,高校科研、教学、运营、管理等领域都已离不开信息技术。高校内部众学院、各部门的日常业务及管理活动,更加深度依赖于信息化操作,内部审计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传统审计的职能发挥受到制约。根据国务院《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24]48 号)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令第 11 号)重点要求,现阶段,高校如何积极开展财务审计及经济责任审计等重点业务,推动审计自身信息化建设,使内部审计成为促进学校内部管理的核心举措,在财务监督、重大决策、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环节中发挥应有作用显得尤为关键。本文以高校内部审计为着眼点,从顺应信息化进展需求的视角,着力探析高校改革中同步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增值功能的路径和办法。 一、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基本条件 (一)刷新思想认知,营造审计环境。内部审计部门需具备较强地独立性和权威性,才能有效监督高校内部重大进展决策及落实情况,及时预警,防范风险,竭力提升学校内进展生动力。在全面推动高校综合改革之际,高校内部迫切需要营造一个绿色的审计环境。在国家层面,已建立了《内部审计实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