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论文 7 篇 第一篇 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不足 (一)高校内审业务范围较窄,审计方法落后 高校内审业务范围主要偏重收支合法性审计等常规审计,较少涉及建设项目预决算等专项审计。由于高校资金的大规模投入,常规审计和传统的事后审计监督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审计需求,单靠常规审计已经难以使教育审计应有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目前高校内审仍主要以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审计为基础,但基本上都没能实现采纳专用的审计软件辅助审计,大多数高校采纳的都还是传统的手工查账法。这种审计方法既耗时费劲,审计效率又低。而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和联网账套审计的高校十分有限。 (二)高校审计部门独立性不强,自主性较差 目前教育部所属高校审计部门的组织模式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与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仅设有内审人员等几种模式并存,不同的组织模式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障程度不同。通过对比,这三种组织模式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保障程度依次递减。 二、强化高校内部审计的途径分析 (一)完善审计制度建设,提高监督职能 在原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和完善,并及时建立原来欠缺的模块制度,比如基建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等,逐步完善高校内审制度,并结合高校实际制定可行性高的实施细则。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使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为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置 加强学习,提高高校内审人员的专业知识及审计实务技能。高校应组织审计人员学习有关法规、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制度的有关规定;不断更新审计专业知识,仔细学习现代审计理论和实务;抓好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鼓舞审计人员参加培训,积极考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不断提高审计处中级以上技术资格人员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人员配置。 (三)拓展专项审计范围,深化审计内容 高校应在常规审计的基础上,探究其他专项审计项目的开展,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要以财务预决算审计为主线,分清层次,突出重点,逐步探究固定资产经济责任、基本建设、修缮工程、科研经费、“三公”经费等专项审计的开展,使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推动内部审计外部化,补偿独立性缺失 高校内部审计外部化指的是高校从外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专业审计人员完成内审工作。针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强的情况,通过引入外部审计力量可得到弥补。高校的内审部门作为学校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