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论文 一、高校内部审计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报告质量不是最理想 导致审计报告质量不理想的客观原因是审计人员力量不足,没有建立审计质量检查制度。一个审计项目完成之后,将审计材料进行归档,就意味着审计工作的结束,但审计效果如何,并没有人去追究。人是有惰性的,做得好与不好一个样,很少有人会积极做好它,或者说做好的积极性是不会很高的。正如现在很多单位评先进,单位把先进的指标按人头分到下面部门,于是人数少的小部门就开始了轮流享受先进,其实这个时候已经失去评比先进的意义;从而出现了审前调查流于形式,审计方案没有突出项目特点;以为自己对财务熟悉,凭经验办事,审计过程中没有根据内部审计准则规定的要求实施必要审计程序,最后的结果就是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少有精品。 (二)审计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 审计整改意见落实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是内审的地位没有达到最理想状态,内审机构独立性还存在问题。尽管,《浙江省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规程(试行)》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操作行为法律规范化”中明确规定了内审监督制度占 15%,其中内审机构建立占 50%,内审机构不独立的在该项中只能评为中。内审机构只要独立不管其他项如何,该项至少可获得良。但是,目前还有部分高校审计机构和纪检监察部门合署办公,有利的一面似乎是提高工作效率,但对于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审计部门提出审计整改意见之后,需要有一个独立的纪检监察部门来协助,督促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效果。 二、提高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建议 要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领导重视是前提,建章立制要先行,法律规范程序是关键,成果运用是目的。纵向来看,实行责任制,层层抓落实;从项目来看,自始至终,全过程法律规范程序;最后要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考核。 (一)从上到下,建立责任制,层层落实审计质量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进展规划》明确提出:“探究建立审计质量岗位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审计质量岗位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开展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进一步法律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因此,要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一定要层层建立责任制,领导高度重视,层层抓落实;环环紧扣,全过程控制,责任到人。首先,建立领导责任制。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注重顶层设计,增强审计质量意识。对于一个单位的审计工作而言,领导重视是前提。领导责任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内部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