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瓶颈及对策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进展战略,明确科技创新是核心地位。高校创新人才的培育是可持续进展的根本和落脚点,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进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进展的意义、瓶颈和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六方联动”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率和资源整合能力,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进展;创业教育;人才培育 目前,创业教育受到了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通道渐明的扶植鼓舞大学生创业政策。对推动社会产业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国际教育竞争能力,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创新驱动进展新业态和新常态,破解创业教育进展中遇到的难题,成为我国高校整合新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契机和责任。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89 年北京召开的《面对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主要是指青年的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的培育与激发”。创业教育的首倡者柯林.博尔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可见,把创业教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并重点强调了创业教育的核心内驱力。突出培育进展学生的创业能力。国外早把创业教育作为独立应用型学科纳入了教学体系中。我国创业教育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起步,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给高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借鉴吸取世界先进的创业教育新理念,并与中国实际特色相结合,推动拓宽我国创业教育的可持续进展的新思路。顺应国际创业教育进展新趋势是一件刻不容缓的社会责任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滞后,不给力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符合中国特色的成功经验积累,部分高校管理者用功利思想片面理解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进展规划缺乏长远的智慧的顶层设计,突出表现为对社会教育资源缺乏实质性的整合,创业教育理念落后于时代进展。二是一些专业课老师在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把创业文化素养教育与技能教育片面理解为就是创业教育。缺乏创业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创业课程内容与现实的实践环节脱沟,没有针对性的把专业课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制造理念培育计划衔接融合,对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对象、层次和功能定位等缺乏全面性、创新性和互动性等元素。四是作为创业课老师也没有创业实践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