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团支部建设质量提升路径探究 摘要:当前高校共青团处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共青团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之中,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普遍实施的背景下,高校团支部如何借助“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更好地开展高校团支部工作、提高团支部工作效率、提升团支部工作活力,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基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提升高校团支部活力,就需要我们科学统筹活动分类方法,系统设计活动学分体系,有效搭建网络工作平台,强化活动流程监管力度。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高校共青团;学分体系;网络工作平台;流程监管 当代大学生的培育不仅要注重专业素养,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在第一课堂制度下对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有效补充,对于大学生的全面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开展高校团支部工作是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高校团支部工作的新探究,可以激发高校团支部工作活力,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育人功能,完善高校团支部工作的工作模式。[1]但是“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高校团支部工作还需要更多的历练,所以在具体的高校团支部工作中,需要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高校团支部工作活力。 一、“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高校团支部工作中的作用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合理运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高校团支部工作实效,推动高校团支部工作的科学管理1.“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引导学生全面进展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展素养教育,推动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更需要通过培育兴趣爱好实现全面进展。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高校团支部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不仅可以培育和进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协同合作、动手操作、与人交往等能力。2.“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高校共青团活动方式改革创新的必定要求。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通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大学生在第二课堂参加活动的数据进行整理、存档、分析,可以了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优劣势,及时改进共青团工作的劣势和不足,提高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共青团工作活力。在高校团支部工作中,通过对大学生“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