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数字建设探析论文 (摘要〕针对图书馆数字化进展的客观趋势,作者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进展的主体方向、人力资源、硬件建设、组织创新和基本原则等若干问题,并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特征 以数字化为前导的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进展一日千里,令人目不暇接。数字化的生存正引着自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技术革命,网络已深深融入到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大潮的推动,作为知识的殿堂——传统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技术革新,一个集信息储藏、加工、交互与传播于一体的崭新载体——数字图书馆,正脱颖而出。数字图书馆替代传统图书馆,已是势之所趋。当前,如何加快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改造,主动跨入数字化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 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进展的主体方向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只是图书馆在进展阶段上的区别,并不是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因为计算机的大规模普及和Internet 的畅通为数字图书馆的产生和进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分类、编目、查询、资源共享、传递等固有的模式,则是数字图书馆产生与进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传统的图书馆,就没有日后的数字图书馆。 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的这种既有区别又具有内在进展联系使图书馆人认识到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技术融合是现代图书馆进展的主体方向。图书馆务必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进展,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这样,才能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高校数字化建设也应把握这一主体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技术革新和服务创新。 2 人力资源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关键 人力资源,即数字图书馆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及其后续储备人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关键。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确立“以人为本”。传统图书馆时代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基本模式是人与书的结合,或者说是以书为媒介与读者的结合,也就是人与人的结合。而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员工作的基本模式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人机结合”,工作人员得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通讯网络来猎取或提供信息服务。因此,数字时代图书馆员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图书馆学知识,又要兼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知识,并要通晓知识产权(版权)保护和网络安全维护知识,即是通才、复合型的人才。美国报刊曾称:电脑图书馆管理员、对答网络技术人员是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