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案例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进展,大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愈发复杂,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同龄群体。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辅导员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具体案例着手,探究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应对举措,这对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水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辅导员;心理健康安全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这个“小型社会”的环境也随之复杂。如今的大学生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为活跃,他们追求个性化的生活,内心中充满了丰富的情感,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冲突,如焦虑、强迫、抑郁、恐怖、冷漠、消沉、暴躁等。此外,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别的社会群体,还存在一些特别的问题,如大一新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问题。面对以上问题若不积极疏导或及时干预,极有可能引发各类心理安全问题。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学生中的自杀、偷盗等行为,多数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一、新生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是大一新生特有的问题。大家从五湖四海聚集到一起,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校园,与一些以往素不相识的人生活在一起,彼此在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诸多的陌生感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不适。加之大学的学习方式与高中天差地别,很多新生一时很难适应,由之产生了紧张、焦虑等情绪。案例一:于某,一年级新生。来校后对新生活充满了期待,同时也有几分忐忑,参加了班委竞选、学生会竞选,结果屡屡挫败。加之大学的学习与高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一时适应不了,学习上困难重重。一系列的问题让于某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怀疑,情绪低落,对所有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大一新生适应问题是较常见的问题,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时的不顺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让他们失去信心,厌倦身边的一切,严重者会发生自卑、厌学等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作为辅导员要特别关注新生,发现类似问题要及时干预,以免对学生造成严重影响。 1.及时关注,掌握情况 辅导员要提前了解大一新生的情况,及时掌握新生的心理动态,并保持和新生家长的密切联系,快速了解新生的心理特点。要对屡屡挫败的学生予以关注,多频率走访宿舍,并发挥新生联络员的作用,避开疏漏个别有特别情况的新生。 2.分析情况,加强沟通 本案例中,通过其他学生得知于某的情况,通过与其室友的多次交谈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