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日常德育工作的路径探讨 【摘要】当今信息多元化、传媒多样化的微时代对大学生的影响首当其冲,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如何思考并积极主动顺应微时代潮流?本文在理论分析方面提出以下四个观点:在理念上,坚持大学生建构性引导与交互性主体地位;在内容上,坚守核心价值引领整合日常德育工作内容;在方法上,运用多种微媒体增强日常德育工作的鲜活力;在形式上,坚持日常德育教育生活性表达与时代感融入。在有效实践方面提出以下两个观点:建立多种班级微平台,拓展有效沟通渠道;创新德育工作新模式,实现线上线下互动一体化。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将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微媒体”实现对接,增强日常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微时代;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 随着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的迅猛进展,社会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是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为核心媒介,以微博、微信等应用软件为基本载体,以微内容、微传播、微公益等为表现形式的新传播时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4年 6 月发布《第 36 次中国互联网络进展状况统计报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6 月,中国网民达 6.68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5.94 亿,网民以 10~39 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高达 78.4%。其中 20~29 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无疑 90 后大学生是主力军。微博、微信成为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微信息”和“微沟通”共同推动起一场“微时代”的“微革命”,而在校大学生已经成为微时代使用微博、微信的主力军。基于上述状况分析,德育工作者也应与时俱进,主动顺应微时代潮流,使用微媒体开展各项德育工作。 一、“微时代”的基本特征 1.传播扁平化 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阐述了大家都在经历但却没有仔细思考或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世界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科技、政治和经济革命正在消除各种壁垒,世界变得更加平坦。随着微时代的带来,我们正处于信息扁平化的世界。信息传播活动早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式传播,信息传播交互的每一个节点上都可能是一个传送或接收的中心。微时代,信息传播的扁平化趋势更加明显。 2.用户移动化 除 3G/4G 外,Wi-Fi 无线网络也成为主要的上网方式,截至到 2024 年 6 月,83.2%的网民在最近半年曾通过 Wi-Fi 接入过互联网。此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