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讨论 【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构成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由于岗位职责和工作性质的要求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作为以德育工作为主的高校辅导员应该而且也能够参加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本文从一位大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从角色定位中挖掘辅导员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潜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辅导员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更是转折期。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学习压力加大,就业竞争激烈严峻,人际交往紧张,大学生现今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往往产生一些心理困惑。辅导员肩负维护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任,因此深化其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是保障大学生身心和谐进展之必需。 一、辅导员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必要性 1.为大学生身心健康进展营造良好氛围做好大学生心理工作应立足教育,重在预防。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灵健康的守护者,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进展自我,遇到问题冷静客观地了解事情的真伪,积极倾听;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性格特点实行不同的方法,长善救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坚持进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高校中,大多数学生遇到的问题关乎自身的健康进展,关乎学业与人际交往,关乎个体成长与成才等。辅导员坚持进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是指根据学生身心进展的一般规律和个性特点,用进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协助他们应对在大学生活中各个阶段遇到的心理困扰。进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内容的构建上体现人本主义潜能观,方法上以预防性干预为主、反应性干预为辅,为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3.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成长中心理断乳的关键期。在这段时间里,大学生离开家庭,摆脱高中时期对家庭父母的依赖,独立完成自我心理世界的构建。同时,这段时间也是成长过程中心理矛盾集中、频发的阶段。辅导员应注重培育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增强大学生战胜困难、抵御挫折、经受考验的能力。 二、辅导员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选择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