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学生心理障碍及其教育策略探讨

高校学生心理障碍及其教育策略探讨_第1页
1/20
高校学生心理障碍及其教育策略探讨_第2页
2/20
高校学生心理障碍及其教育策略探讨_第3页
3/20
高校学生心理障碍及其教育策略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障碍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高校中患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逐年提高,对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已构成严重威胁,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造成高校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的外部因素,给他们带来了心理上的冲击,精神压力增大等内部因素,使之心理上失去平衡,直接影响整个身心健康。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家庭要紧密配合学校,社会各方各面应该关注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来防止或消除高校学生的心理障碍。 目前,高校学生因碑心理障碍休学、退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前不久,在南京召开的大陆、香港、台湾三地 21 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有报告说:在我国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23.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 年代上升到 25%,近年来已达到 30%。而2024 年 3 月发生的”马加爵案”则是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极端表现。可以说,心理障碍已成为高校学生中突出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更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进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由于生活环境、学习特点、人际关系等因素的改变,许多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因此,正确认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和调整,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人生都将产生重要作用。本文试就高校学生中心理障碍的表现、产生原因以及教育对策作一初步探讨。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压力负担过大,会降低自身的心理平衡,从而导致一系列症状,如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情感方面的心理功能障碍。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与其他群体不同,其多发心理与行为问题也就有其独特之处。据调查,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在高校学生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常见的一些心理障碍表现形式如下: 1.不适应新的环境 大学生活的压力,让学生觉得自己不再是天之骄子,一枝独秀。校园是个小社会,不是一尘不染的圣地:奖学金的评定、人党、提干等等竞争初见端倪,书呆子不受欢迎,个人的风采和魅力最重要,不再有人把你当作宝贝,很可能从过去的宠儿沦为不起眼的小角色。由于生活环境的更换,学习方法的改变,使其所处的不是‘’理想”的现实,因而出现适应不良,表现为苦闷、焦虑、缺乏自信、过于自卑等。大部分学生在进人大学后,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学生心理障碍及其教育策略探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