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引进青年老师成长路径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组织认同理论,然后分析了组织认同视角下高校引进青年老师的成长需要理论,最后提出了组织认同视角下的高校引进青年老师成长路径,即引进制度管理体制,培育组织认同感;创新管理机制,深化推动组织认同感;改善与优化老师成长环境,强化组织认同感。 关键词:组织认同;高校;青年老师 现阶段,我国高校引进的部分青年老师会在不同程度上抱怨学校的硬软件设施条件差,晋升空间小,以及进展机会少;同时也有部分青年老师对学校的行政服务水平低、服务意识差,以及领导的不作为现象有一定不满。根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青年老师之所以会对学校的多个方面产生“不适应”及“不认可”思想,主要是因为青年老师初步进入工作岗位,由于其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面临着科研课题申请压力、岗位考核与支撑评定压力,以及生活压力,因此就间接造成了青年老师在学校中的各种“不适应”与“不认可”的行为意识。为此,高校要立足于组织认同这一视角,对老师的“不适应”与“不认可”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并基于组织认同视角对青年老师的成长路径进行探究。 一、组织认同理论 组织认同这一概念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由 S.Albert 与D.A.Whetten 所提出的,这一概念主要是建立在社会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组织认同主要是指一种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其属于社会认同形式的一种,具有一定的特别性。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显示,社会中存在的个体可以通过组织认同来形成以后总心理一致的归属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制造性,以此来进一步提高组织教学,并在组织内形成一种特别的,且无法被模仿的竞争优势[1]。高校作为一个组织系统,其长期处于一种有组织却无有序管理的状态。特别是师资队伍中的青年老师,其作为知识分子中的高尖人才,其心理需求及工作的特点均与一般组织员工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别,因此,基于组织认同视角促进高校引进青年老师的成长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组织认同视角下高校引进青年老师的成长需要理论 根据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Alder-fer)的 ERG 需要理论可知,对于高校当前引进的青年老师来说,其在成长进展过程中面临的进展问题主要有三种,分别为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及成长进展的需要,如图 1 所示。(一)生存的需要。目前,高校引进的青年老师之所以会出现“不适应”“不认可”等问题的主要根源是其自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