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护理学青年老师质性讨论 摘要:[目的]探讨高校护理学青年老师对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认知,为高校构建青年老师学习共同体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对9名高校护理学青年老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学青年老师对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认知包括3个主题:文化风气、组织建设和学习活动。[结论]各高校应积极听取青年老师的意见,从营造文化风气、完善组织建设、开展学习活动3个方面着手构建学习共同体,实现青年老师的个人进展、成长。 关键词:护理老师;学习共同体;认知;质性讨论 2007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大老师队伍建设力度,发挥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特别要加大青年老师培育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提高青年老师的素养和水平[1]。结合护理学的进展现状,如何提升护理青年老师的综合素养以促进其专业进展成为近年来护理教育者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合作型组织在老师群体中得以进展、壮大,老师学习共同体的进展优势日渐显现,这为护理学专业青年老师的专业进展和护理人才培育质量的提升开辟了新路径[2-3]。老师学习共同体(facultylearningcommunity,FLC)是指由具有共同目标和愿景的老师,在相互学习和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自愿组成的,以提高专业能力为目标的特别团体[4]。学习共同体不仅使老师之间打破孤立个体的局面,形成互帮互助的良性团队关系,在学习中相互支持、促进,从而最终实现共同的可持续专业进展,还可改善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中获益[5]。目前,老师学习共同体已在中小学老师、部分高校老师中得到初步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尚未见其在高校护理老师中的应用讨论[6-8]。本讨论采纳质性讨论设计,旨在深化了解高校护理专业青年老师对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认知、看法,为进一步在高校护理专业青年老师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开展学习活动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讨论对象。采纳立意抽样法选取安徽省某两所高校的护理学专业专职老师为讨论对象。入选标准:①本科及以上学历;②年龄≤35岁;③具有初级或中级教学职称;④第一学历为护理学专业本科;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访谈。样本量以信息饱和为标准,最终纳入9名青年老师。详见表1。1.2讨论方法。1.2.1资料收集方法。实行半结构式个人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访谈前向受访者详细解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