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讨论 摘要:在当前高校进展过程中,对于通识教育越来越重视。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基础学科,这也使历史通识教育成为高校通识教育的主力,成为培育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阵地。在高校开展历史通识教育,其对于培育大学生人格、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大部分高校中,历史通识教学的作用还达不到理想的程度,因此需要打破思想观念上的束缚,积极推广历史通识教育,构建完善的历史通识课程体系,从而更好的发挥历史在高校通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历史;通识教育;历史通识教育;途径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能够更好的现代社会人才培育的要求,需要将高校教育从专业教育为主向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方向转变。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历史学专业作为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主干专业力量。但在实际高校历史通识教育中还存在的较多的问题,因此需要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来推广高校历史通识课程,使其成为现代人才培育的重要的教育内容。 1 高校推广历史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1 历史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进展的新形势下,对于人才培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教育中,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文化素养教育。历史教育是大学生基本素养教育的必修内容和主要手段,这也促使高校应积极推广历史通识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笺人文素养。在大学通识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是必定的,历史学作为人文基础学科,在通识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历史学是对人类社会进展进程和规律进行阐释的学科,其具备丰富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大学历史通识课程中,其已不是单纯的学习历史知识,而且基于多个角度来拓展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历史,并利用历史方法对诠释现实问题。历史学的特点使其成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平台,因此需要重视历史学职能的发挥,通过开展历史通识教育,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1.2 历史通识教育自身价值的诉求。历史学虽然无法直接制造经济价值,但通过学习历史,可以更好的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独立思辨的能力。历史学作为人为学科,其以人文精神作为核心,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心灵,还能够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历史和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大学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其在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具有特别的作用,大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