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档案法律规范化管理策略探讨 摘要:梳理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内容和环节,针对当前教学档案管理上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档案学的专业角度提出教学档案法律规范化管理策略。通过讨论文献和分析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实现高校教学档案的法律规范化管理,从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管理手段、工作法律规范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教学档案;法律规范化管理;高校;档案管理 高校教学档案成为衡量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1]本文梳理了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内容与管理环节,在查阅文献和具体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档案学的角度,为教学档案的法律规范化管理提出了策略和解决措施。 1 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环节 1.1 教学文件分类。从工作流程角度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首先梳理教学工作流程,将工作中可能形成的教学文件,依据需求分成大类,要求分类覆盖全部文件,同时内容不重合,即确定教学文件的归档范围。例如,不同教学活动产生的文件,可以分为常规性文件、项目性文件、创新性文件等几类。文件类别可以有层次,在上级类别之下可以设置下级类别。并分别确定各类文件中价值鉴定的标准,依此推断对文件实施处理还是存档的操作。再细化限定各类文件编号、名称格式、密级与保管期限等具体要求。最后编制文件分类编码表,供日后工作沿用。1.2 现有文件收集与归档。按文件类别收集分散在各老师、办公室的教学文件,并鉴定文件价值,确定存档后仔细填写文件分类编码表。如文件内容不完整,需补充、征集缺失的文件后再登记归档,以保证档案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如有电子档案,文件扫描上传至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后,电子编码表应与实体档案同步。1.3 组卷与上架。教学档案的组卷工作,将已分类的归档文件按编号排序,依次装入统一的装具中,组成一卷。每个非空装具都应编制目录,注明其中文件的序号、名称、保管期限等。档案装具使用统一的脊背标签、编号体系,方便后续的整理、利用与销毁等工作。完成组卷的档案即可根据脊背标签的编号,按序排列上架。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应确保电子档案与实体档案的一一对应。1.4 按规定存取或利用。各教学部门,在每次归档完成后,都需要及时登记、更新档案检索目录,做到档案入库有据可查。根据各单位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查档制度,致力于在保证教学档案文件的安全性、真实性、完整性的同时,又便于查找与利用。 2 当前教学档案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意识上对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