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师教学讨论论文 3 篇 第一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讨论对象 采纳便利抽样,选取遵义医学院的 134 名护理专业老师作为调查对象。性别:男性 2 名(1.49%),女性 132 名(98.51%);年龄 23~54(37.6±7.2)岁;职称:高级 46 名(34.33%),中级43 名(32.09%),初级 45 名(33.58%);学历:硕士及在读硕士20 名(14.92%),本科 113 名(84.33%),大专 1 名(0.75%)。 1.2 讨论工具 采纳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两部分。①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称、学历、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等。②高校老师教学效能感量表(UniversityTeachingEfficacyScale,UTES)[3]:共 37个条目,包括 3 个维度,即一般教学效能感、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专业教学效能感。每个条目采纳 Likert5 点计分法,从“完全不赞成”到“完全赞成”分别计为 1~5 分,得分越高,教学效能感越高。总量表的 Cronbach’sα 系数为 0.827,3 个维度的 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 0.869、0.740、0.791。 1.3 调查方法 由讨论者逐一发放问卷,采纳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和意义,征得其同意后,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当场检查有无遗漏,并当面补充。共发放 136 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 134份,有效回收率 98.53%。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纳 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分析。采纳均数、标准差、百分比等进行统计描述;采纳方差分析,比较教学效能感3 个维度得分之间的差异;采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教学效能感得分 教学效能感总分为(3.72±0.43)分。其中,一般教学效能感(3.52±0.65)分,个人教学效能感(3.83±0.50)分,专业教学效能感(3.80±0.56)分。方差分析显示,教学效能感 3 个维度得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83,P=0.000);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一般教学效能感得分低于个人教学效能感(P=0.000)和专业教学效能感(P=0.001),而个人教学效能感与专业教学效能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 2.2 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以教学效能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教学活动(与学生沟通、参加同行听课、写教学反思日记、尝试新教学方法、上网业务学习、多媒体熟练程度、参编教材)、科研活动(发表论文、参加课题)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各自变量的赋值见表 1,回归分析结果见表 2。 3 讨论 3.1 教学效能感不同维度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