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状态及影响分析 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状态及影响原因 (一)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状态 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当前部分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几个方面:第一,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很多人群在工作过程中都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个体因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抱有不现实的高期望和无法缓解的压力而导致情绪、社会性和自我认知等不良状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种现象比较明显,因为教育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老师每天可能重复同样的工作,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较大,因此导致很多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工作失去兴趣。第二,缺乏责任心。由于态度不端正,在工作过程中有的老师表现出缺乏责任心的现象,不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耐心,这些现象都会导致教育管理工作质量降低。第三,对工作的认知出现偏差。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职责主要是负责教学任务管理、学生管理,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的老师对工作职责认识不清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频频出现工作上的失误。 (二)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状态的原因 1.工作负荷较大,导致职业压力大。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与自身的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职业压力越大,其工作过程中出现情感枯竭以及冷漠的几率就越大,工作也就越容易出现倦怠的现象。随着高校的改革进展,高校教学任务越来越繁重,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且高校对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考核要求也越来越高,最终导致教育管理工作者出现职业倦怠现象。2.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认知不清楚,也是影响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状态的重要原因,当一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他在各个角色之间进行转换的时候,也会引发很多的心理冲突,这种心理冲突越严重,其情感受到的影响就越大。在高校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身份是多重的,是老师,也是学生管理员,也是教研人员,在不同的角色定位下老师要担任不同责任,做好不同的本职工作,而在具体工作中,某些角色可能产生冲突,因此导致教育管理工作者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感到模糊。3.教育管理工作者个人原因。出现职业倦怠、工作无激情等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教职人员自身,假如一个教育管理工作者十分喜爱自己的工作,那么在工作过程中他就会爆发出更多的能量,积极将工作完成,不会出现职业倦怠。教育管理工作者自身的人格特征,也是影响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