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讨论 摘要:在建设“双一流”的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应该选择特色化与差异化的建设策略,充分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带动效应,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提升老师的人文素养和学生的文化素养,帮助学校赢得社会广泛认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帮助其赢得充足而高质量的生源,达到学校、老师、学生多方互利共赢。 关键词:双一流;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培育路径 地方高校数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主体地位,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展的主力军,而生源问题是地方高校进展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尤其是在教育资源不够均衡的情况下,受地域、经济、文化进展水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在硬件方面地方高校难以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媲美;再加上受名校报考和名校情结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地方高校面临着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下降的双重挑战。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到高校都高度重视“双一流”建设,不同类型高校应选择多样化、特色化与差异化的建设策略。校园文化品牌是高校各种校园文化的浓缩精华,是校园文化内涵的外在显现。英国的现代广告教皇大卫•奥格威说:“品牌意味着一切,所有各种产品和服务,都在考虑如何穿越自己狭小的范围,成为大受欢迎的品牌[1]。”因此,在建设“双一流”的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应该注重文化内涵建设,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带动效应,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帮助学校赢得社会广泛认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帮助其赢得充足而高质量的生源。 1 加强思想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 年 10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制造性转化、创新性进展[2]。”近年来,地方高校通过思想研讨、宣讲沟通、故事分享、社会实践、主题团日活动、辩论赛等形式,着力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实现思想价值引领全覆盖。第一,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形势政策教育、团日活动、学习分享会、文体竞赛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第二,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喜迎十九大•坚定跟党走”、纪念建团 95 周年、纪念建军 90 周年、五四表彰、“与信仰对话”成长论坛、“领跑青春”文艺汇演、第二十七届校园文体艺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