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优化讨论 摘要:互联网的进展和普及,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进展势不可挡。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鉴于此,本文将探究“互联网+”环境中高校财务管理教学的优化策略,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教学;“互联网+” 财务管理属于高校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育学生会计技能和岗位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本门课程的难度大、公式多、涉及面广,涵盖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体系,学生普遍反映课程枯燥、难懂,学习积极性不高。在“互联网+”环境中,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支持,给高校财务管理教学创新带来一定契机。 1“互联网+”环境中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不 1.1教学方法单一。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复杂、内容枯燥且理论性较强,现阶段,大多采纳满堂灌的授受制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应用较少。以老师为主的讲授教学,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忽略了对学习环境的创设,且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比较少。再加上缺乏案例支持,财务分析、风险控制、筹资决策等实践性内容的教学效果不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始终以老师为主导,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培育,这种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违反了教育的初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导致学生学习制造性、自主性不高。1.2实践基础环节薄弱。高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操作性强,学习难度大,对教学实践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受制于诸多方面的原因,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缺乏对企业、社会经济活动的了解。由于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整体感知,学生无法充分理解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对课程的学习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部分高校虽然建设了校外实训基地,但老师缺乏实际的财务工作经验,只能对学生进行案例模拟,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育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所学习到的均是理论知识,导致其动手操作能力不高。1.3老师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与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各学科体系关系紧密,其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都比较强,这对老师的学科功底提出了较高要求。老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引导学生科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务管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