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析 摘要: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对象,面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综合性的办学实力。辅导员是高校管理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与学生对接的基础管理人员。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管理效率。本文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出发,探讨现阶段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为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教学探究 一、引言 高校辅导员和普通的高校老师不同,其自身带有高校老师和管理干部这样双重的身份,辅导员不仅是基础的管理人员,也是高校老师团队中的一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体验。高校学生的详细管理大多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而辅导员则是将学生与学校链接起来的桥梁,是让学生和学校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的“黏合剂”。一方面来说,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清楚的将这些内容传达给学生。而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时,往往也会选择向辅导员求助的方式和学校进行沟通。另一方面,除了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之外,高校辅导员也要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育。这就要求高校的辅导员能够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综合性的职业素养同学生进行沟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自己,同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现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就要通过合理的沟通方式做好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不仅要求高校辅导员有着一定的心理辅导及沟通能力,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工作。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现阶段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同时对传统的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样才能促进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进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水平。 二、新形势下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言行举止带有一定的从众性。大学生虽然在身体和心理上已经趋于成熟化,但由于自身社会经验的不足,在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学生常年处于团体氛围中,自然也会更加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内容,甚至会将同龄人的评价当成自身进展的标准。因此,当老师或家长的观点与同龄人的普遍观点发生冲突时,学生往往会下意识地信任同龄人的意见。一些控制能力及自主思维较为薄弱的学生,为了得到同龄人的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