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探讨 摘要:通识教育是一种理念,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实践,通识课程建设成为通识教育的重点和关键。三亚学院将各专业学科史学类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建设目标,在学校每个学期的授课任务中实施通识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可革新和改进的空间,从课程理论基础内容、教学方法、学校通识教育决策等方面进行探究,构想出更好的建设三亚学院通识核心课程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通识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决策 1 引言 如今,通识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重中之重的教学内容,通识教育可以让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深化了解专业知识的历史和起源,通识教育是一种知识体系,更是一种信息传递体系。通识核心课程是实施通识教育的关键和着力点。三亚学院在 2024 年学校提出了建设一个具有综合性、跨专业性,能培育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通识核心课程,该课程教学体系立足于史学,从学科史(史论)和学科比较史两个角度共建设 150 门课程,从学校的课程开设方向上可知,三亚学院开设该通识教育课程,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学科专业的历史,探究学科专业的渊源和起点,让学生在学习现如今专业知识的前提下,了解到该专业内容的本源,正所谓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本着该课程教育体系的目标,融合三亚学院提出的品质教育理念,并落实学校提出的“课程饱和度、深度和学业紧张度”的三度建设意见与决定,更好的教学体系、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更好的教学方法也是三亚学院在通识核心课程上一直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从课程理论基础、教学方法、教育决策这几个方面,谈谈本人对通识核心课程的建设构想。 2 课程建设构思 通识教育本着“古为今用,理为有用”的原则,以史为鉴,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吸取其成果。在课程开设的实践中,通过课程内容的教授和与学生的沟通中,慢慢摸索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路径和方法。(1)深化教授理论基础。通识教育课程中学科史的理论知识应作为是学生参加课程学习后,在个人理解和分析的过程后,逐渐积淀的知识与财宝,那么加深理论知识的深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以纯粹的理论知识与学生进行沟通,会显得该知识内容苍白无力,学生也会有堕怠的表现。在讲授通识教育核心内容时,让学生先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所当时所面临的问题,由学生来提出解决议案,再揭示当时理论真相,继而以实际的教学情境,将理论知识与当时人类社会活动的发生建立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