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酒店经营管理模式探析 摘要:随着国内高校的快速进展,高校科研学术沟通的频繁,学术沟通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对学校接待场所的需求也不断增长。高校如何使这些接待场所既能提供与学校进展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以支持学校事业的进展,又能较好地避开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还要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选择合适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关键。 关键词:国资监管;高校酒店;经营管理模式 一、引言 大学的进展离不开与其他高校、社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想要提升大学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走在学术前沿,大学“走出去”和“引进来”势在必行。21 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校的快速进展,高校之间各类的学术沟通、合作等也越来越频繁。积极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大力推动和支持各种层次的学生赴海外学习与沟通活动,是建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讨论型综合性大学的必经之路和重要手段。为适应学校的进展,满足学校学术科研沟通的需要,国内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配套接待场所,为来学校沟通访问学习的学者、社会人士等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这些接待场所主要用于学校内部小规模的接待,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学校招待所的形式存在。随着高校学术科研沟通的频繁,学术沟通和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延伸,对学校接待场所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而高校传统招待所普遍存在规模小、条件差、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等问题,这些招待所无论是接待设施、接待能力,还是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无法满足日益频繁地学术沟通的需要,尤其是遇到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常常无力承接,从而严重制约了学校国内外学术沟通活动的开展。为解决大学学术文化沟通的困境,提升大学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加强学校与外界的沟通合作,很多高校逐步建立了集学术沟通、科研教学和接待为一体的新型接待场所。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很多一流高校都建立了与学校进展相配套的接待场所,这些接待场所大多以酒店来命名,但由于是学校所办,其在资产管理、经营模式、管控要求、经营目标等方面又与社会上的酒店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国内各高校酒店经营管理模式情况及优劣分析 1.学校经营――学校传统招待所模式(自主品牌,自主经营)。学校作为酒店对外的经营主体,由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直接负责酒店的日常经营管理,通常是由学校的总务或者后勤部门来承担经营管理工作。酒店日常经营过程中,经营产生的所有收入进学校核算,所有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