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思考 摘要:钢琴课程是高校声乐艺术教学的基础课,也是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练习打下坚实基础的课程,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进展。在当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着学生数量增多、水平参差,以及课堂缺乏变化、老师水平有限等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的拓展训练。本文对高校钢琴教学的拓展训练进行了策略性思考与实践探究。 关键词:钢琴教学;拓展训练;高校教学;综合素养 近年来,随着学校教学资源的不断优化,高校钢琴基础课教学迎来了新的转折。作为声乐艺术学习的基础课程,高校钢琴教学需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对于高校钢琴教学的理论及实践探讨,前辈诸家已多有涉猎,本文将从钢琴技艺、老师、学生等三个方面,对此再次进行分析。 1 当前高校钢琴教学现状分析 1.1 高校扩招情况下的集体课教学 在高校扩招情况下,对于钢琴教学实际上带来了一些直观可见的影响的。首先就是扩招带来的大量生源,使钢琴课程不得不从以往的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单一教学转变为集体课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老师不再能够关注到学生的个性进展,而是要逐渐探究出面对班集体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势下,老师更多地关注到的只是学生的技能,而对于蕴藏其中的情感投入、制造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化进展都不能给予更多的关注。甚至对于学生弹奏时简单的指法错误都不能及时的纠正。当然,这种做法的优势就在于对于一些知识性的内容讲解清楚,大班授课能够使学生更具竞争意识,更为集中精力的进行学习,并且有可以探讨的对象。 1.2 老师钢琴教学经验有限 当前高校选择的钢琴老师,多数都是来自于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尽管这部分老师有着较高的理论水平,但在钢琴教学中难免会有些淡薄。钢琴本身就是一门技术性学科,需要弹奏者有着较长时间的练习,否则只能算作会而不精,而且钢琴本身是一门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弹奏特色,但如同有些人成为了弹奏的大师,有些人始终默默无闻,区别就是能够成为大师的人都是激起了人们的共鸣的。钢琴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得师范院校的老师的弊端充分暴露。大部分师范院校的老师与大学的老师一样,都是声乐艺术的附庸,而且师范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教学技巧等综合课程的学习。因此,既有娴熟的钢琴演奏实力,又具有教学能力的少之又少,这也是当前高校钢琴老师选择的困哪原因。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则是课堂教学中老师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变化。 1.3 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 当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