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建设路径讨论 一、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近一个时期来,在高校老师及学生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急功近利、浮躁浮夸、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买卖论文、考试舞弊等不良现象和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教书育人的学术风气,也造成了极其负面的社会影响……要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指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高等学校承担着人才培育、科学讨论和服务社会三大基本功能,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伟梦想。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越来越突出,接连不断的抄袭、剽窃、造假事件被社会和媒体曝光,反映出我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现状。中国科学院监察审计局李定从国际上对我国学术不端行为的关注点出发,指出:“基础讨论是原始创新的源泉,学术不端是原始创新的天敌,无论是伪造、篡改还是剽窃,都会有损基础讨论的原创性,进而影响社会对基础讨论的支持力度。”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助长了学术讨论的不正之风,损害了学术讨论的公信力,影响了高校人才培育的质量,阻碍了学术的繁荣和科学的进展。因此,净化高等学校学术氛围、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积极构建学术道德建设体系是新常态下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惩防体系建设、“让大学回归大学、让学术回归学术”的必定要求,在当下具有极其紧迫且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加强学术诚信教育,提升学术道德意识 以哈佛大学为首的高等学府特别重视思想道德品质建设,强调“没有伟大的品质,就没有伟大的你,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学术不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思想意识层面的问题。很多高校师生缺乏对学术讨论的清醒认识,不明确在学术讨论过程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以及学术失德的严重后果,导致当下学风浮躁,各类学术不端行为呈上升之势。加强教育引导,促进师生对学术法律规范的正确认识,提升学术道德修养,是开展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应当予以高度重视。针对老师群体,要通过正向引导鼓舞广阔老师廉洁从教,树立学术道德示范引领作用,提升高校老师参加学术道德建设的积极性,激发老师捍卫学术道德的自觉性,珍惜老师声誉,提升师德育人的意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