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探究 一、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现状分析 正所谓“对症下药”,只有首先明确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才能针对性加以解决。(一)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任何老师应该明确并认同一个教学方面的基本常识,即教学是一种相互的、涉及两个对象的知识传播行为,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而言,更是如此。与其说音乐课堂是传递知识的平台,不如说音乐课堂是心与心沟通的载体。传统的教育模式可以被概括为“填鸭式喂养”,老师针对考试内容、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也忽视了音乐的特质。事实上,大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学习任务,他们渴望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期望得到重视。老师这种教育方式无疑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被迫接受教学内容。日积月累,学生不同意主动学习,而是等着老师的“喂养”。(二)理论知识较丰富,而音乐素养较为欠缺。一提到“中国学生”,许多国人以及外国人都会贴上“应试能力强”“创新能力弱”等负面标签,这源于学院圈养化的教学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落后。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曲子背后的故事以及曲子创作背景很少提及,加上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需要坚持,考核难度也较大,因此,很多老师都会主动舍弃音乐素养的培育,将全部的重心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述上,造成了学生理论知识较为丰富、音乐素养较为欠缺的现状。这不仅与老师的教学观念有关,老师专业知识的薄弱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有些老师的钢琴弹奏技巧不扎实,伴奏的最基本音型及和弦转位的弹奏指法、触键方法都不明确,何谈学生音乐素养的培育以及音乐伴奏的创新。(三)老师与学生界限分明,课堂气氛单调乏味。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老师是课堂的控制者、知识的权威者,这种观念对于提升课程质量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有些老师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与学生进行任何的沟通。实际上,学生的基本情况千差万别,例如,有的学生肢体协调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乐感薄弱,老师若没有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就无法真正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情况,自然也就无法提高课堂效率。 二、提高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质量也非一日之功,必须有坚持不懈的恒心与耐心,提升自我能力,以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