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养国际贸易人才培育的探究 论文摘要:通过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就业情况及社会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际贸易本科毕业生的供给已经与社会的需求产生了错位现象,本文初步分析了出现这种供需错位现象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高素养;国际贸易人才;培育 通过对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国际贸易人才的就业情况的调查以及对当前全球经济大背景下社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国际贸易人才培育与社会所需求的国际贸易人才已经出现了错位现象。我国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距离企业所需人才的实践能力标准还差得较远,很大一部分国际贸易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毕业即上岗”的需求,这一现象不得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和进一步的讨论。 一、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育供需错位现象及原因初探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育的最大现状是该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出现了脱节,从而使国际贸易毕业生不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在实践及其他能力方面不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便是国际贸易人才培育中的供需错位现象。反思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的国际贸易人才出现的供需错位现象,说明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育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国际贸易人才供需错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对国际贸易人才培育目标的定位与扶持力度不相称。我国对国际贸易人才培育的目标是:培育能够从事国际贸易的、适应我国经济进展的应用型人才。虽然目前国家对于国际贸易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视度有所提升,但在对国际贸易人才培育的实践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扶持及投入力度还不够。 第二,高校在国际贸易人才培育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我国高校国际贸易课程设置中,理论课课时数所占的比重较高,由专业老师指导的实践操作课程课时比重偏低。这是导致国际贸易人才供需错位的主要原因,因此改革我国国际贸易人才培育模式是当下值得考虑并落实的问题。 第三,企业对于国际贸易本科毕业生的要求过高。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都力求聘用“毕业即上岗”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且在用人过程中不注重人才的潜在能力进展及在职培训,而对于国家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其自身的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这是导致国际贸易人才供需错位现象的原因之一。 第四,学生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对于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确。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