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设置建设与管理探讨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专业设置是人才培育的重要环节,因此需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原则、要求进行讨论。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和规律,把握正确的原则,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调整,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自身办学水平,使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进展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讨论 为适应经济进展以及教育国际化的需求,我国提出高等教育不仅需要造就一大批从事科学讨论、工程设计的人才,同时也需要培育一大批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具备职业化技能的人才。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专业设置构成了职业教育的前提条件,是实施职业教育的起始环节。因此,讨论专业设置,对职业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1.适度超前原则 它是由教育的先行性和高职院校进展战略的未来性所决定的。适度超前原则是指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在考虑现实需要和条件的同时,要有适度超前科学进展的意识,即具有前瞻性,以此保证人才培育过程与市场变化过程的动态吻合,与未来经济、社会能够协调进展。因此要对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进行理论探讨和科学预测,适时开设新专业。但是这种超前性必须建立在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力量力而行。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 这是高职院校专业开发的根本宗旨和总原则。注重社会需求的专业设置,首先要考虑的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开设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这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立足地方和区域经济进展,面对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结构主体框架的依据。学校应聘请地区或行业的专家,组成专业咨询指导委员会,通过委员会了解地区或行业现有岗位技术人才的需求状况和社会经济进展趋势,并对这些数据、情况进行分析论证,预测未来几年所需要人才的层次、规格和数量,然后再决定专业的取向和专业的设置,并从教学设备、实训基地、老师队伍诸方面确保专业体系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以保证人才培育的规格要求和质量。 3.注重职业需求设置专业 除了注重社会需求外,还要考虑另一类需求,即求学者的职业需求,以满足求学者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地方经济进展和未来的劳动者服务。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不仅要满足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