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激励教学法探析 1 引言 会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其利用企业各种资金资产在企业内外的流动实施计划、决策、控制,而进行的综合性的监督记录管理方式,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理论性、操作性。因为财务会计专业是社会上任何经济体都需要用到的实践知识,因此学生的就业方向非常宽阔,也因此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参加。但过去的一些财务会计教学模式其重点还是模仿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突出了学生学习掌握财务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而不够注重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实践的能力培育,这明显与高职院校的培育目标难以统一。其实际的教学效果也自然难以让人满意。新的教学方法必须要被挖掘出来,彻底改善会计教学中这种被动的局面,而激励教学就是一种可取的选择方法。 2 高职院校会计传统教学的诸多问题 2.1 老师授课形式以灌输形式为主。传统会计专业授课多以老师的课堂讲授作为主要方式,而学生们则被动地接受。随着授课技术的进步,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通过电脑放映课程课件,授课内容有了更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但总体来说,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没有根本的变化。几年前的授课内容,拿到现在的课堂上,仍然适用。这对于一个以实践为根本的课程教学来说,就显得太僵化了。整个授课的过程,一般是老师主讲,或间或有一些提问,形式单一,互动较少。课堂气氛很沉闷,老师只是按部就班进行授课,学生亦步亦趋记笔记,学习结果由阶段考试来确定,最后的学习效果很难保证。2.2 授课老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很多高职院校的授课老师是从专科院校讨论生毕业后,直接招聘来的,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他们所能传授的,基本就是他们当年学到的内容,是从理论到理论,对具体的实践内容涉及很少,即使有所涉及也是语焉不详,叫不准也搞不透。高职学生毕业就要能够上手操作,只学习过多的理论内容,对实践知识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其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这也是导致许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的主要因素,他们觉得学的东西都是用来考试的,不能拿来就用。2.3 学生的动手操作过少。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严重不足,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实习时间难以保证;二是学习的一些难点内容没办法开展。假如没有这些的充分保障,对于学生的实际对会计知识的运用能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会计专业的学习,只有课堂的练习以及课后的习题这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针对性的案例模拟等内容,提供学生分析和讨论的内容,才可以实现课程的应用教学任务。教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