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类教学效果的探究与实践 1 紧扣专业背景,精选教学内容 1.1 确定课程基本内容 参照化工行业“有机合成工”、“化工总控工”和“化工工艺试验工”等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专业岗位的工作性质,以“需用为准,够用为度,有用为先”的原则确定课程基本内容。重新编写教材,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化学、化工及相关专业对有机化学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求为目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应用性特色。例如将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环烷烃等章节合并为脂肪烃和脂环烃,基本知识以烃类及烃类衍生物的结构、反应、合成为重点,实验以烃类及烃类衍生物的性质、组成、含量分析为重点,实训以具体化工产品的工艺条件、工艺过程、操作法律规范的分析及训练为重点。 1.2 确定课程拓展内容 考虑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进展和部分学生继续深造学习的需求,将理论性强但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而言并非必需的内容,例如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推导、有机合成的路线设计等,确定为课程的拓展内容,让学有余力的同学选择性学习。还可将目前有机化学取得的重大进展引入课题,充实内容,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探究欲望。对于生命化学范畴的内容糖类、蛋白质、核酸只做简单介绍。 1.3 确定课程实验项目 对应用性强的知识,则以有机化学实验项目为载体,融入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编排、组织、整合为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有机化学实验项目。例如,以“食品添加剂乙酸异戊酯的制备”为实验项目载体,融入“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理论知识点,将项目分成若干子项目,掌握“回流、干燥、蒸馏、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 多种教学方法有效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实行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有机化学是系统介绍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关系及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变方法,其基本构架为: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归纳一类物质由于有机化学涉及的化合物种类较多,理论性强,抽象枯燥,若采纳单一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中我们多种教学方法有效结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 讲授式的教学方法 老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展学生的智力。一是要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烷烃的物理性质时,考虑后续脂肪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羧酸等各类型化合物的相通性,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