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进展,人们对高职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逐渐提高,高职院校是为社会输出人才的重要场所,护理心理学是高职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一门有用性非常强的课程。高职教育要在进展的过程中明确定位,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职业导向是高职院校的根本属性,职业导向的教学理念必须贯穿高职院校护理心理学教学全程,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实现学生的全面进展,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导向;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 目前,虽然很多老师也认识到坚持“职业导向”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但是从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可以看出,护理心理学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老师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实行改革措施。 1 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护理心理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 职业导向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 为了推动高职教育的进展,国家颁布了《高职院校教育进展意见》,其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进展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大批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素养人才的需求,推动国家经济进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合理定位,结合学生的就业需求合理地制定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坚持“职业导向”的教学理念。在传统的高职护理心理学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和进展需求。 1.2 坚持“职业导向”的教学理念 在高职护理心理学教学中,老师必须把“职业导向”教学理念贯穿教学全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老师要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基础。 2 职业导向下高职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高职老师对护理心理学课程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护理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并未认识到护理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开展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之前,老师也未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率低下。 2.2 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在使用旧版本的护理心理学教材,知识结构有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普通护理心理学,二是医学心理学,三是心理护理学。护理心理学详细讲述了人在不同时期的心理活动,并分析了维护不同时期人心理健康的方法。很多护理心理学教材中的内容过于抽象,概念性的东西较多,实践性的内容较少,学生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