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师专业知识建构影响 摘要:“暗物质”在此借指教育实践中的不明区域、不确定地带。面对“暗物质”带来的实践困境,实践性知识开始得以关注。实践性知识是老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专业进展的基础。由于职业教育的特别性,高职老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依赖于真实的工作情境,企业实践、实践反思是高职老师实践性知识的进展路径。 关键词:暗物质;高职老师;专业知识建构;实践性 知识暗物质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物质,它们维持着宇宙现有的秩序,这种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的物质就是暗物质。简单地说,暗物质就是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在此,我们把“暗物质”这一概念引入教育实践中,用它来指教育实践中的不明区域、不确定地带。 一、传统知识观遭遇教育实践“暗物质” 1632 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是“训练才智的艺术”。在夸美纽斯看来,教学工作的本质是一门艺术而非技术,这种艺术化的教学观强调的就是老师个人知识的应用和展示。随着自然科学的进展,出现了知识观的转向,知识被认为是系统的、科学的、实证的、客观的。在现代知识的概念下,认知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独特的专业知识体系将专业与职业区分开来,现代知识或者说科学知识被认为是职业专业化的核心特征,专业得以产生,而专业实践就是专业工作者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毫无疑问,这种专业知识体系是建立在科技理性基础之上的知识体系,强调知识的严谨性、客观性、科学性。“专业知识需要具备四项基本属性:专精化、界线明确、科学化和标准化,其中标准化尤其重要。因为依据科技理性模式,标准化是维持、影响专业知识基础与其实践之间的范式关系的重要成分。”[1]在这种模式的支撑下,老师的专业知识是一种由专家学者建构的结构化、系统化、标准化的知识体系。老师本身不生产制造知识,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反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知识的传达者,教学是知识的单向灌输。然而,这种严谨的知识观在面对教育实践时却水土不服,教育工作者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会产生一种无力感和失败感,舍恩称之为“专业的合法性危机”。与科学实验不同,教育实践情境是复杂的、独特的、不确定的,存在着大量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沼泽地带”,这些不确定地带、不明区域就如同宇宙中的“暗物质”,不仅对教育实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且远远超出了讨论室中的教育理论所能解决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