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师企业锻炼落实与优化 摘要:高职老师企业锻炼是高职院校落实“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存在老师态度不端正、学校管理不精细、企业配合不积极等问题,导致企业锻炼达不到应有的成效。本文从老师、企业、学校三个层面出发,提出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深化校企合作、加强过程管理、实施精准考核等措施来不断落实和优化老师企业锻炼工作,力求为高职院校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职老师;企业锻炼;落实与优化 2024 年 1 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年 8 月教育部联合四部门,发布《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为今后一段时期高职院校老师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着力促进“双师型”老师个体成长,同时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企业锻炼作为培育“双师型”老师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怎样进行有效管理才能让其真正发挥效应,是高职院校管理者要不断思考和实践探讨的。 一、高职老师企业锻炼存在的问题 (一)老师态度不端正,目标任务不够明确。很多老师参加企业锻炼就是为完成职称评聘、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项目中的相应指标,而不是为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为了“完成”而“完成”的态度,致使老师不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带着一定目标、相应任务而赴企业参加锻炼的,有些老师甚至不遵守企业工作规章制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造成了极为不好的影响。(二)学校管理不精细,组织实施不够严谨。老师企业锻炼主要是在老师个人联系的企业中进行。在申报审核阶段,很多学校未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对锻炼岗位以及老师所从事专业的匹配度也未进行严格审核;在具体实施阶段,主要依赖于老师个人自觉以及企业的管理,各学院对本学院老师企业锻炼的日常监督管理流于形式,学校的实地抽查以及电话抽查也并不能起到很好的过程管理作用,可信度也不高;在考核总结阶段,仅有时间、形式、内容的考核,未对锻炼成效等实质性内容进行考核,缺乏激励和引导。鉴于以上组织实施层面的问题,导致老师深化参加企业锻炼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实际未赴企业进行锻炼的虚假行为,未真正发挥企业锻炼应有的效应。(三)企业配合不积极,岗位融合不够深化。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所以对于大部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接受老师企到业锻炼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于锻炼时间较短的寒暑假锻炼,企业一般只是安排一些临时性、琐碎的工作,不会安排重要工作或者涉及技术核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