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 高职老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教会议上对职教工作作了重要指示,概括为一个指示:高度重视,加快进展;两种功能: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开发人力资源;三种职责:培育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四种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五种观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高素养劳动者,技术技能人才,人人人生出彩。这既让职业教育迎来了春天,更是给职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展近二十年,为经济建设培育了大批高素养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进展,广阔的高职老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老师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无怨无悔,教书育人,呕心沥血,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涌现出了一批师德标兵、育人模范,赢得了尊重,赢得了声誉。但也有少数老师缺乏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不思进取,患得患失,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撞半天钟,有的甚至不撞钟,有失老师风范。如何推动高职老师师德师风建设,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课题。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学是师之骨,德是师之魂。孔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意思是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我国职教先驱陶行知老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意思是非常高尚,全是付出,表达了一种不要任何回报的奉献精神。《教育法》、《老师法》规定: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当前的“三严三实”活动中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这些都体现了德的重要性。 现代职业教育的“学徒制”与古人的“严师出高徒”是一脉相承的。严师出高徒,严师出名生。严是爱,松是害。“严”对老师而言:严谨治学,严密思维,严明纪律,严格标准;严肃言行。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对待学问要一丝不苟,严谨治学。思维是有规律的,对一个问题,要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严密思维。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公民有基本道德法律规范,做人、做事、做学问,都要讲规矩,严明纪律。专业有专业标准,课程有课程标准,评价也有标准,标准适中,评价合理,执行灵活,严格标准。谨开言、慢开口,不瞎说、不乱说,三思而后行,言必行,行必果,严肃言行。“严”对学生而言,严而有格、严而有恒、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果。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