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讨论 【摘要】产教融合是指高职院校根据所设的专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互相支持、促进,将学校与企业熔于一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一条全新的进展道路,但这条道路还未完善,并且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不同,其所面对的专业产业也不同,所以尚有困难。当前,各大高职院校已经展开落实产教融合的一系列措施,并且取得了成效,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其能力提升成为贯彻产教融合模式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老师;教学能力 产教融合模式的提出是从概念的改革到实际行动的大跨步,随着产教融合模式的开展,高职院校与其他院校产生了区别。产教融合模式可促进校企合作和学生全面进展,为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模式,高职院校需结合当下实际情况,分析产教融合的必要性,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升老师教学能力,有效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的改革[1]。 1 高职老师教学能力的现状 1.1 高职院校存在老师队伍较薄弱的问题。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来自高校,保证了高职院校老师队伍人才的稳定性,其也具备着完善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其很少有机会参加实践活动,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满足“双师教育”的标准。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进展体系不完善,人才培育缺乏具体明确的方案。老师教学能力薄弱,以理论教育为主,学生往往无法从中深刻领悟知识要点,很容易与现实脱轨。长此以往,假如学校不改善老师的培育方案,老师不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无法系统地对学生展开教学,学生很难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而影响学生的全面进展。老师队伍薄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才培育。1.2“双师型”人才培育具有难度。近年来,高职院校加大了招生力度,生源不断地增加,使得学生数量与老师数量不成正比,老师队伍呈现力不从心的状况,老师教学质量也开始逐渐下降。虽然“双师型”人才培育有助于推动学校的进展与教育成效的提升,但同时也从专业的角度上对老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双师型”模式的落实尚存在难度。 2 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老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2.1 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激发学生制造能力。高职院校是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场所,以产业为专业,将产业技术与教学理论相结合。高职老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在产教融合模式下全方位为学生制造了难得的锻炼机会。理论源于实践,实践补充说明理论,老师...